20年來最大改革!香港將設立創新板,內地PE投資人:這周末我都在研究

這是一次被稱為“香港上市制度20年來最大的改革”。

8月18日,港交所針對設立創新板和改革創業板的咨詢歷時兩個月終於結束瞭。當天,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傢成表態稱,支持本次改革,而市場也是一邊倒支持的態度。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更是“急切”地表示,希望在2018年上半年就啟動改革。

同一時間,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PE圈也騷動瞭起來。盡管正值周末,但有PE機構員工“吐槽”,老板第一時間把香港創新板相關資料扔到公司微信群,要求大傢學習研究,“這種關系到上市退出的政策,VC/PE機構歷來不敢怠慢,即使現在細則還沒出,也不清楚會給行業帶來什麼影響。”

這是一個攪動人心的政策“風口”。從創業者的角度看,港交所設立創新板,無疑為他們提供一個新的融資的平臺,而對VC/PE來說,則多瞭一個透過資本市場退出的渠道,所以誰都不想錯過。《投資界》瞭解到,“近水樓臺”的香港科技園已經著手準備與港交所聯合舉辦工作坊,向科學園區公司宣傳如何使用創新板的上市機制。

創新板什麼來頭?

這一切要從兩個月前說起。

6月16日,港交所首次公佈瞭創新板框架咨詢文件,展開公眾咨詢。根據該文件提議,創新板擬分為兩個板塊:“創新初板”和“創新主板”。其中,創新初板旨在吸引一些初創、未有盈利的新經濟公司上市,但不對散戶投資者開放。兩個板塊均允許采納“不同投票權架構”(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同時均設快速除牌機制。

《投資界》梳理此次港交所設立創新板,主要針對三類公司:

1、尚未有盈利的公司;

2、采用非傳統管治架構的公司;

3、擬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台中申請商標代辦中國內地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這三類公司中目前第二和第三類公司在香港的上市機制中是不被接納的,而屬於第一類的盈利能力較弱的初創公司目前一般也很難通過創業板現金流量測試,或是通過香港主板“盈利測試”、“市值/收益/現金流量測試”,或者“市值/收益測試”中的至少一個,因此這一框架的完善有利於吸引更多類型的公司到香港上市。

當時,這項新政策在VC/PE圈內引發熱議。同創偉業合夥人張文軍曾在一次活動上表示,深圳的崛起對香港是個巨大的挑戰,未來幾年深圳有可能超過香港。從交易所的角度來說國內有深交所和新三板,對港交所也是巨大的威脅。港交所現在推出創新板實際上是一種新的嘗試和佈局,很想通過創新板吸引一些未來代表中國發展方向的戰略新興產業的公司去香港掛牌上市。

當初“拒絕”阿裡巴巴如今主動伸出橄欖枝

有趣的是,港台中申請商標費用交所此次大費周章設立創新板吸引內地新興產業企業,這不難讓人想起當年阿裡巴巴因為股權問題被港股拒之門外。

四年前9月的一個晚上,阿裡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發文稱:“我們沒有期望香港監管機構為瞭阿裡巴巴一傢公司做出改變。”這也間接宣告阿裡巴巴謀求香港上市失敗。據當時投資銀行估價,阿裡巴巴市值高達1200億美元,如果阿裡巴巴能夠在香港上市,無疑會成為港交所史上最大的IPO,然而到瞭最後卻因為阿裡巴巴所主張的“合夥人”方案而被拒之門外。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2013年的阿裡巴巴經過多次融資後,馬雲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股份約占10%,早已不是阿裡巴巴的最大股東,而兩個外資企業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各持有其36.7%和24%股權,如果按照香港的上市規則,阿裡巴巴管理層將會“大權旁落”。於是阿裡巴巴制定瞭“合夥人”方案,主張合夥人對董事會人選進行提名,而非按照持股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權,即“同股不同權”。這與港交所《上市規則》堅持的“同股同權”原則相悖,最終阿裡巴巴放棄瞭在港的上市計劃。

事實上,“同股不同權”在香港市場爭議已久。早在20世紀80年代,AB股這種“同股不同權”股票曾經在香港市場風靡一時,隨著大批中小企業開始發行比A股便宜得多但卻擁有相同投票權的B股時,導致市場投資者擔心上市公司會通過發行B股撤走資金,港交所及香港證監會發表聲明不再批準發行新的B股,AB股制度從此廢除。

此次創新板的一大亮點在於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入港上市,這為內地大批科技創新類企業打開瞭閘口。同創偉業合夥人張文軍解釋,這樣的安排非常有利於創新型的公司不斷靠融資和發展,這個是香港創新板的一個很大的亮點。

港股“邊緣化”危機?

出現這樣“顛覆性”的轉變,背後是或許是港股日漸“邊緣化”的危機。

這幾年,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這一直積極推動港交所改革。他曾動情地說過,“我們身處一個創新頻現、創業傢精神爆發的大時代,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經濟公司湧現,在改變人類生活的同時,它們也創造瞭激動人心的投資機會。隻有能夠聚集新經濟上市公司和懂得新經濟投資者的國際金融市場,才有可能在新時代占據新的領導地位。”

但回看港股,卻是一副“老態”的面孔。據統計,過去10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行業公司僅占香港證券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紐約交易所、倫敦交易所的占比分別是60%、47%及14%。就全球增長最快速的部分行業而言,香港占比也很低,如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企業占比1%、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占比1%、軟件服務占比9%,若剔除騰訊控股則占比隻有1%。傳統行業企業集聚已讓香港金融變得暮氣沉沉,港交所迫切需要引進新經濟公司。

此次設立創新板,目標正是瞄準全球尤其是內地的“新經濟”公司。那麼,何為“新經濟”?

對此,李小加曾向媒體解釋,新經濟公司可能來自生物技術、醫療保健技術、資訊技術服務、軟件、電子商務等新興輕資產行業,也可能來源於創同行業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新經濟公司的定義可能會隨時間演變,因此也需征求市場意見為新經濟公司做出原則性定義。

下一個Pre-IPO“寶藏”?

目前看來,創新板無疑為創業者提供新的融資渠道,而給投資人“修築”一條退出渠道的同時也搭建瞭一個范圍涉及全球的項目庫。尤其對於PE來說,創新板或許可以成為下一個Pre-IPO“寶藏”。

按照港交所的建議,創新初板公司的市值須至少達到2億港幣。初創企業的融資規模按金額計算,大致分為種子輪、A輪、B輪、C輪。以美國為例,去年種子輪的平均融資金額,約為220萬美元;A輪融資規模平均為660萬美元,B輪的融資規模,介於10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至於C輪融資規模,則可高至“以億美元計”。換言之,C輪融資規模的公司,最有可能透過創新初板制度完成上市大計,這些公司也是PE常常爭搶的Pre-IPO標的。

雖然港交所尚未有提及創新板轉往主板或創業板機制,但有諳熟香港上市之道的投資人表示,初創企業最需要的是融資機制,隻要創新板能夠給予尚未有盈利能力的初創企業獲得上市機會,假以時日錄得現金流,將可直接申請前往主板掛牌。

港交所給出的“福利”不止於此。據香港媒體報道,港交所還計劃在2018年推出香港交易所私募市場(HKEXPrivateMarket),這是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為早期創業公司及其投資者提供一台中商標申請查詢個股票登記、轉讓和咨詢披露的公共服務平臺。香港交易所私募市場將是一個不受《證券及期貨條例》監管的場外市場,作為創業企業的孵化器,它將為這些企業及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提供“學前培訓”。

但問題來瞭,誰會願意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對於VC/PE而言,這真是一個難為的抉擇,既擔心落後於人,又擔心一不小心成為瞭“先烈”。

本文來源公眾號:投資界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ieu025i5m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